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的四级管理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心理健康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

1.心理委员工作目标:

深入班级同学当中,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训练和维护工作,并及时与上级心理健康负责人沟通本班同学心理健康状况,随时上报潜在的危机问题。

(1)心理素质拓展:

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系。通过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和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普及活动等,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2)心理健康维护:

逐步建立健全辐射到每个班级的学校心理健康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减少校园危机事件,做到提前防范、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

2.班级心理委员的岗位职责:

(1)应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工作中能够以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理论为指导,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摒弃个人好恶,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2)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注重维护自身和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现不良情况及时反馈。

(4)负责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5)认真参加心理健康站组织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

(6)探索提高本班学生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的途径和方法。

(7)注意工作方法,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

3.班级心理委员的日常工作:

(1)工作计划与总结。结合学院和心理健康站的整体安排,每学期初制定本班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并上报学院心理健康站。按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班级心理知识宣传及辅导活动等,促进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期末对本学期心理健康工作总结,上报学院心理健康站。

(2)例会及培训。每月例会,会议内容包括心理健康信息相互通报、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等。

(3)定期报告。每月向辅导员报送所在班级学生心理状态,包括近期开展的心理健康工作、学生心理情况、危机事件等。

(4)危机事件及时反馈制度。对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及时向心理健康站负责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反馈,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5)与学院配合,开展每年一度的“320心理健康月”“525心理健康周”、新生心理健康普测等全院心理健康大型工作。

4.班级心理委员的素质要求:

心理委员每班一名,具体要求如下:

(1)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

(3)为人乐观、开朗,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5)可以由原班委兼职,也可从学生中选拔;

(6)由学院兼职心理辅导员组织通过学生自愿报名或推荐等方式确定心理委员名单,上报心理健康站和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审核备案。